阅读提示
●对战争要心怀敬畏,是进行战法研究一个起码的、根本的态度,不可贸然为之,不可等闲为之,不可想当然而为之。
●胸怀大局、把握大势、统筹谋划,既是对战法研究的基本要求,也是战法研究的重要内容。
●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,显然已无法驾驭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,这就要求战法研究必须由原则性、概念性研究转向具体化、精细化研究。
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更加复杂多变,战法研究必须要有底线思维,从最坏处着眼谋划,才能避免被动局面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,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,向能打仗、打胜仗聚焦。落实这一思想,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战法研究。战法研究是一项经常性、长期性的工作,要做到常研常新,不仅需要紧随时代发展,不断更新课题、创新方法、寻找新的突破口,还要把握好战法研究的根本和关键,切实打牢战法创新基础。
怀敬畏之心
“兵者,国之大事也。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对战争要心怀敬畏,是进行战法研究一个起码的、根本的态度,不可贸然为之,不可等闲为之,不可想当然而为之。
敬畏使命任务。有效履行使命任务,是战法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心中始终有使命任务,战法研究才有紧迫感、责任感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艰巨性、复杂性,站在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高度,以对战争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战法研究。面向任务选题、聚焦任务研究、破解任务难题,研究解决具体实在的问题,防止脱离任务、为研究而研究,克服走过场等形式主义,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敬畏官兵实践。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广大官兵丰富多彩的军事实践活动是开展战法研究的源泉。战法研究应继承发挥军事民主的优良传统,依靠广大官兵,问计于广大官兵,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,把他们的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和检验平台,使战法研究融入官兵实践,反映实践需求、体现实践特色、经得起实践检验。
敬畏学术研究。战法研究是一项专门的学术研究,如不具备扎实军事和专业理论基础,不进行系统的学习思考,不可能见人之所未见。在当前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背景下,有些同志热衷于快餐式研究,或是简单套用一些新的名词概念,或是简单类比一些战例,或是简单运用一些基本理论,少有深入分析、具体判断和科学实证,拿出的成果似是而非、甚至前后矛盾。这些看起来是方法问题,实则反映了指导思想上的急功近利。战法研究需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,必须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,做足理论准备;必须研究积累大量的战例,悟透用兵内在要义;必须全面了解当下技术发展应用,从中找到基本支撑,不至于凌空蹈虚,避免好高骛远。
作通盘之谋
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,才能使战争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。胸怀大局、把握大势、统筹谋划,既是对战法研究的基本要求,也是战法研究的重要内容。
政治军事外交研究相贯通。军事服从并服务于政治,政治、军事、外交、经济等相互联系、不可分割,但当前有的战法研究还是在军言军的多,其他方面更多的是作为背景提及,蜻蜓点水、浅尝辄止,缺乏整体系统研究。要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,深入研判世界各国战略调整和地缘政治变化情况,既要谋划好政治仗、外交仗,也要打好军事仗、经济仗,因势利导、综合施策,牢牢把握主动权,确保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。
战略战役战术研究相衔接。有的认为,战略、战役和战术“各级行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,确切地说,它们趋于融合在一起。”这启示我们,应把战略、战役和战术作为整体加以研究。战略研究要向下“沉”,在搞好宏观层面研究基础上,还应对实现的方法、途径等作进一步研究,为战役战术研究提供框架和指导;战役战术研究则要向上“升”,要站在战略高度考虑力量布势、手段运用,突出对作战重心、体系破击等方面研究,探索战略筹划、战役指挥、战术行动的方式方法,实现战略、战役和战术研究在框架、标准、方法等方面的有机衔接。
战争行动与非战争行动研究相结合。战争行动与非战争行动,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,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。把战争行动与非战争行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加以研究,既是我们当前维权、反恐斗争现实需要,也是将来维护支撑国家核心利益拓展所需,要针对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和多样化军事任务,重点研究探索战争行动与非战争行动统一筹划、相互配合、适时转换的程序方法,以及军民结合的力量使用、资源保障的方法路子,以更好地适应新情况、新任务要求。
下精细之功
克劳塞维茨说过:“战争不是消遣,不是一种追求冒险和赌输赢的纯粹的娱乐,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,而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的手段。” 严肃的目的要求严肃的手段,也要求严肃的战法研究。战国名将白起,战场造诣炉火纯青,对大局洞若观火,对行兵布阵、安营扎寨、长途奔袭以及地利时间运用等细节考虑更为扎实,从中变换创造出各种独特战法。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,显然已无法驾驭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,这就要求战法研究必须由原则性、概念性研究转向具体化、精细化研究。
搞清对手。做不到知己知彼,研究的战法就是空中楼阁。敌情研究应求全、求实,不仅要将对手人员装备及最新发展等表面情况搞清楚,还要把他们作战思想、作战原则等内在理论研究透;不仅要知道其“前台”力量手段配置运用,还要熟悉其“后台”信息系统支撑保障;不仅要了解有形的物质条件,还要分析无形的思维习惯,确保情况判断准确可靠。
解决问题。用问题牵引战法研究,已成为共识,但提出问题缺乏依据、研究问题缺乏标准、解决问题缺乏手段,是当前战法研究中的一个难题,也导致研究成果“有规则、有定向”,但缺标准、缺数据,看起来花团锦簇,读起来朗朗上口,落实起来却无处下手。美军为解决路边炸弹的威胁,专门委托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,形成了一整套对付无线电引信的具体办法。解决问题关键在求深求细,充分运用信息系统,使用体系结构方法,对作战行动进行细化分析,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,尤其要突出对细节、实现路径以及预期效果的研究,把情况想周全,把细节搞清楚,把措施搞扎实,做到需求精细化、研究标准化、成果条令化,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。
用好技术。信息技术、信息系统的组织运用不仅决定着作战体系构建,也影响制约着作战效能发挥。现在,有的国家军队探索将先进技术与新的联合作战规则相配合,形成新质作战能力,以此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。可以说,之于战法体系,谋略研究重在搭建构架,而技术运用则是基本支撑,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。一方面,深入研究信息聚能、精确释能的机理和方法,以及体系对抗、结构破坏的目标要求和关键所在,用技术、模型和数据将谋略运筹“物化”、标准化、程序化。同时,要具体研究信息支撑网系如何建立,侦察、指挥、打击、保障链路如何贯通,各类作战要素、作战系统如何集成?用体系架构、标准接口和信息共享细化落实信息主导、体系作战的原则要求,真正把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具体化。
重保底之备
只有客观地权衡考量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,趋利避害,才能“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更加复杂多变,首战即决战的特征日趋突出,仅靠指挥员临机应变是不够的,战法研究必须要有底线思维,从最坏处着眼谋划,才能避免被动局面。
搞清底限。底线也就是底限,是事物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环节。战法研究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,对自己能力短板就要放大了看,对对手的优长就要拉近来看,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估计,对已知与未知、可能与不可能、可为与不可为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,把关系全局、影响胜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找出来,不能只盯着有利的因素,片面强调避敌之强、击敌之短,而要注重从体系对抗的角度发现和解决我之短板和瓶颈,“守其低”而“求其高”。
落实保底。“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”,要驾驭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的不确定性,灵活应变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,突出保底准备。如果不能保底,以劣胜优、以弱胜强就只能是口号。因此,我们必须正视现有能力建设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差距,着眼最艰巨的任务、最困难的情况,在抓好 “撒手锏”手段运用、非对称战法研究的同时,加强突发意外情况、极端困难情况以及极其被动情况下保底方法的研究。比如,如果信息系统被压制,怎样解决看得见、联得上、控得住的问题;面对敌“拉高了打”“拉远了打”“拉开了打”,如何破解其空天、网络和信息作战优势;如何确保我信息系统和网络空间安全,等等,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,从技术、战术和战斗精神结合上想办法,拿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,确保有能力、有底气应对最坏的情况和最大的危险。(程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