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阳光政委”何方礼:25载扎根壮乡洒大爱

来源:新华社作者:康绍斌 罗鑫 李国闯责任编辑:杨一楠2017-12-28 15:05

新华社南宁12月28日电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,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。

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上得起学,他省吃俭用,接力资助;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,他想方设法,四处奔走;为了带领支队官兵争先创优,他殚精竭虑,几乎没休过一天假……

让我们记住这位“阳光政委”的名字吧: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治委员何方礼!

爱洒瑶山

“如果没有何叔叔这样的好心人帮助,我们红瑶女孩不仅没有书读,可能永远都走不出大山。”曾受何方礼资助过的“第二届红瑶女童”陈英花,而今已是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公司负责人。

红瑶,是分布于国家级贫困县——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的一个瑶族分支。因受传统习俗和经济困难的束缚,上世纪90年代前,红瑶女孩从不上学读书。

1993年,入伍不到半年的何方礼随中队“进瑶寨学雷锋”助学小组第一次进瑶山,来到了白云乡中心小学。教室里,木条钉成的课桌下,伸出的是一双双光脚丫;教室外,十几名女童正趴在窗台边向里面眼巴巴地望着。

那一刻,何方礼的眼眶湿润了,他暗下决心: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孩子们!”

从那天起,他把每月21元的津贴分成3份:8元用来资助红瑶女童上学,8元寄给正在读书的妹妹,5元留作日常开销。从那天起,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:节省下每一分钱,资助红瑶女童。

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扶贫助学的队伍,他还背着相机深入瑶寨,拍摄了大量照片在南宁、柳州等地展出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部队官兵和社会爱心人士、企业,也纷纷向红瑶女童伸出援手。

希望的阳光,洒满大瑶山。在何方礼的感召下,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大瑶山陆续走出了第一位女军人、第一位女大学生、第一位女教师、第一位女医生……

助民脱贫

多年助学经历让何方礼明白,要让红瑶女童人人都能上得起学,根子上还要帮助瑶族群众富裕起来。

那些年,何方礼经常和战友进山搞扶贫支农活动,给瑶胞们送去果树苗、农药、化肥、锄头、铁铲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。

自1999年起,何方礼先后40余次利用周末和假期与官兵们一起深入当地村寨,对100多个贫困户精准把脉,查找出因教致贫、因病返贫、因残致贫、因懒致贫、环境致贫等13个致贫因素,采取近30种措施综合治贫。

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带动下,在当地政府和武警部队的帮扶下,大瑶山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,一座座瑶族新村拔地而起,一条条公路通达村村寨寨,人均年收入由100多元增加到1500多元。

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,作为十九大代表的何方礼再次来到白云乡,为乡亲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: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‘乡村振兴战略’,还有不到3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我们一定要听党话、跟党走,齐心协力加油干!”

带兵育人

从大队教导员到支队政治委员,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何方礼深知:人无魂不立,军无魂不强。

从军25载,何方礼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,作为带兵育人的第一法则。多年来,他从未缺席过一次组织生活,就算在外学习,也要定期向组织写信汇报思想。

2015年,一名副支队长在外学习3个月没有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,时任武警广西总队来宾支队政委的何方礼对此提出了严肃批评。

有人私下向他建议:“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?”

“思想汇报是党章的硬性规定,硬性规定都落实不了,你说这小不小?”何方礼的回答义正辞严。

那时候的来宾支队,已经连续13年没有进入先进行列,部队编制小人员少,基础差底子薄,官兵们常常有得过且过的情绪。

何方礼以抓党委班子建设为抓手,持之以恒下狠劲,支队党委凝聚力、战斗力不断增强。2016年,来宾支队迈进了基层建设先进支队行列。

扎根壮乡25载,何方礼先后荣获“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”“希望工程奉献奖”“全国拥政爱民模范”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”“中国青年‘五四’奖章”和“中国儿童慈善奖”“爱心奉献奖”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”“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”等荣誉,荣立一等功1次、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4次。

“这一切,离不开党的关心和军队的培养,离不开驻地群众的深情支持。”何方礼说,“是他们,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。”(康绍斌、罗鑫、李国闯)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

分享到